《百草园》栏目迎来25岁生日:一代海南人的“青春记号”

周宗贵 社区元老 2014-7-14 11:10:5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海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回帖 0积分 9万

   《百草园》栏目迎来25岁生日:一代海南人的“青春记号”


“百草园”节目主持人李成、邢月在录制节目(1998)。.jpg


     海南日报 记者 杜颖/
  
      在传统媒体算不上景气的当下,一档名叫《百草园》,面向青少年的电台节目自1989年创办以来,却持续红火了25年,颇令人感叹。
  无论城镇乡村,问土生土长的70后、80后海南人,大多听过《百草园》,不少人甚至说“我是听着百草园长大的”,百草园几乎已成为那一代海南青少年的“青春记号”。
  613日,一个爽朗的夜晚,海口某街边夜市,数十名老听众又围在了主持人李成、邢月的身边,有好几对是夫妻,还带着孩子,他们说百草园是他们的“媒人”。这一天是李成生日,大家自发聚在一起,买来生日蛋糕,端上李成喜欢吃的清补凉,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让闻讯赶来的记者也深受感染。这样的欢聚据说每年有三次,另两次是418日邢月生日和88日他们结婚纪念日。一位叫蓝月梅的听众告诉记者:“别人追明星,我们20多年就‘粉’百草园的主持人。”“为什么喜欢?”思索片刻,她说:“因为它给了我们幸福。”
  
        海南第一个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节目
  
       《百草园》节目1995年获中国广播奖一等奖.jpg
      如果没有偶然的一次报考,或许今天的李成依然是海南中学的一名老师。
  李成出生在教师家庭,1977年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去上课时发现同学里多大年纪的都有,最大的跟我相差10多岁,孩子都上小学了”。三年后大学毕业,李成被分到海南中学当语文教师,因为年轻思想活跃,爱唱会跳能朗诵,普通话好,又有一副好嗓音,很受学生们喜欢。
  1984年,海南行政区成立电视台,打出招聘启事,李成去报考播音员,结果一下子就被选中,巧合的是,一同考取的还有他后来的妻子,从河北回到海南老家的邢月。
  “感谢您收听天气预报,下面请听歌曲……”李成、邢月一同被分配到海南人民广播电台。“那个年代,播音员不用写稿也不用编辑,只是读现成的稿子,很快我们就不满足于此,总琢磨着有一些改变。”
  李成开始试着动手改稿,结果发现自己修改后的稿子,播起来感觉更好。此时,他和邢月正搭伴主持一档《听众点播》,李成便总在录音前把编辑写来的稿子、串词修修补补,后来编辑干脆把编稿的任务也交给他们。编播合一,工作量加大,可播出的效果好了,听众来信明显更多,“一天几百封,这为后来我们创办采编播合一的《百草园》打下了群众基础”。
  1989年,李成找到台领导建议说,“现在我们播的只是听众点播的歌曲,如果有好的散文、诗歌是不是也可以播呢?我们办一档带有话题性质、综合性的主持人节目,不是更好吗?”当时国内各地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节目已办得风生水起,原来总是“再考虑考虑”的电台领导这一次终于“拍板”:就搞一档采编播合一的节目试试。
  这一年719日,我省第一档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节目《百草园》正式播出,节目名称源自作家鲁迅的一篇名作,李成说他在海中教过这篇作品,印象深刻。
  
         岁月如歌,话筒传情
  
      
1989年,百草园开播那年.jpg
     《百草园》办起来了,素材自己找,采访自己去,音乐自己配,串词自己写,录完音要自己合成,还要完成台里新闻、社教、文艺、广告、天气等日常节目的播音,同时还主持《听众点播》,李成和邢月忙得不亦乐乎。节目中有《诗与歌》、《青春旅程》、《为人之道》、《我的故事》、《书海漫游》等,通过电波,阅读解析听众来信,满足他们精神上不同需求,给年轻人以激励、关怀和愉悦,这在电视尚不普及、娱乐方式单一乏味的1980年代,轰动效应无疑是巨大的。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蒋清野回忆说:“那时候,一个海南学生可以没看过《新闻联播》,但不可能没听过《百草园》”。
  海口旧州听众王桥如今靠种荔枝勤劳致富,盖了小楼,买了小车,他回忆起20年前的自己:“那时是个不良少年,被父亲锁在家里,为打发时间,从床底下翻出一部收音机,正好听到《百草园》在讲述一位失足少年的故事,从此真是对百草园一‘听’钟情,也改掉了恶习。”
  跟王桥一样被启迪人生的少年,还有很多。退伍军人柯景润从1991年开始听《百草园》,他回忆,18岁到部队后,封闭化的管理让他一度很失落,不会说普通话又让他不敢和别人交流,内心茫然痛苦。每次听完《百草园》,自己总会写听后感,“慢慢地,写东西比较顺了,普通话讲得也好了,与其他战友间的沟通也容易了。”他开始练习写新闻稿,先是经主持人修改在《百草园》播出,继而成为多家媒体的通讯员,因为宣传成绩突出,柯景润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他现在是海汽集团一名班车驾驶员,经常在行驶途中通过车载广播与乘客一道分享《百草园》,还时不时会遇见同是节目粉丝的乘客,彼此便相谈甚欢、亲如一家了。
  在主持《听众点播》和《百草园》的几年间,越来越多听众飞书传递着对两位主持人的关心和好奇。有听友问:“听你们节目这么久了,发现你们好有默契,是不是一对儿啊?”
  邢月甜蜜地回忆,“话筒传情,听众为媒,在百草园开播的前一年,我们俩真的是在听众的撮合下结婚了。”
  李成也颇感慨地附和:“是啊,1989年出生的百草园是我们的大女儿,1990年又带着那么多听众的期待和欣喜迎来了我们的小女儿。”
  
         为一代人留下了青春记号
  
      
2014年《百草园》栏目主持人和听众亲密无间,好像一家人.jpg
    《百草园》给无数的青少年留下了记忆,也留下了有关事业、爱情、亲情的岁月符号。
  随着越来越多人熟悉《百草园》,大家期盼能够通过栏目,有一次更为真实的电波之外的“亲密接触”。1990年,李成和邢月策划了周年晚会,地点就在海口长堤路的“琼瑶餐厅”(钟楼附近)。上千名听众听了节目之后蜂拥而至,在7月那个如火的夜晚,迸发出年轻人久违的热情,这也是两位年轻的主持人第一次将自己的真实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
  跳舞,歌唱,曾经不相识的人们通过广播节目在现实生活中惊喜相遇,那种瞬间被扩大了的交际氛围,让多少人在今天回忆起来仍如痴如醉。现在海政文工团的独唱演员顾莉雅当时才七八岁,跟着妈妈来参加晚会,小姑娘载歌载舞,明星梦就从那一刻飞扬;现在一家媒体从业的周侃约同学从文昌赶来,人多把眼镜挤丢了,记忆犹新的还有每次百草园播出的内容都会成为第二天周侃与同学们谈论的话题,而她当老师的父亲周传凤有一次到新加坡探亲,依依不舍写了一篇文章寄给李成、邢月,题目是《向百草园请个假》……
  这一次晚会过后,李成和邢月发现,通过办活动让听众参与,不仅可以搭建交往空间,也可以让一些不愿直面社会的群体比如残疾听友有彼此相识相知的平台。从此,电波内外,他们不但是年轻人的良师益友,也在现实生活中与众多的残疾人、有困难的群体结下了深情,许多曾经晦涩的人生,因《百草园》而变得温暖。
  被誉为“海南张海迪”的残疾青年洪志功,从小听《百草园》,大学毕业在海口开“二元理发店”那段最艰难的日子,《百草园》播出他写的许多作品,在展示才华、传播坚强的同时也在节目中收获了甜美的爱情;独臂女孩小娟,因绝望连自尽的绳子都准备好了,是主持人一封及时来信挽救了生命;盲女阿珠的唱歌天赋被《百草园》发现培养,美妙的歌声唱到了北京残奥会;近来媒体广为宣传的残疾教师曾维奋,用双拐撑起乡村孩子的希望,他说他的双拐中有百草园的一臂之力……
  参观生态村、无偿献血、迎春联欢、扶残助残、为失学听众和灾区孩子捐款……百草园的公益行动,和它长久坚持下来的栏目一样,尽管经历过波折和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李成和邢月回应着那一份份饱含情感的期盼和依托,无视市场大潮的诱惑,心甘情愿地坚守在这片青青草地,将温情留在了一个个需要他们的听众心中。
  临高籍影视演员吉飞龙说“百草园是我少年时的精神港湾,我从中获取了许多正能量”;在杭州工作的吴礼奋说“在他乡奔波,回味当年听百草园的感受成为我的一种休闲方式”;从火山口博学村走出去的陈统奎从美国哈佛大学给李成邢月传来他的文稿,感叹《百草园》是像他一样的农村贫寒子弟的“点灯人”……
  20145月,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的李成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助残先进中极为朴素和鲜见的一位来自主持行业的获奖者。
     “那些年,我们一起听的百草园”,这是今年百草园听众中的一句流行语。是的,25年来,那些与百草园有关的青春往事,就好似南渡江的碧波,久久荡漾,犹如开场时的相逢,约好不见不散……  

2014年7月14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5版刊载。.png


         2014714《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5版刊载。

《百草园》节目开播25周年宣传海报.jpg

2008年《百草园》节目开播19周年活动合影。(周宗贵 摄)) (1).jpg

2008年《百草园》节目开播19周年活动合影。(周宗贵 摄)) (2).jpg

2008年《百草园》节目开播19周年活动合影。(周宗贵 摄)) (3).jpg

2008年《百草园》节目开播19周年活动合影。(周宗贵 摄)) .jpg

2009年《百草园》节目开播20周年晚会现场。(周宗贵 摄).jpg

2009年《百草园》节目新春聚会合影。(周宗贵 摄)).jpg

2014年1月《百草园》节目走进屯昌活动现场。(周宗贵 摄) (1).jpg

2014年1月《百草园》节目走进屯昌活动现场。(周宗贵 摄) (2).jpg

2014年1月《百草园》节目走进屯昌活动现场。(周宗贵 摄) (3).jpg

2014年1月《百草园》节目走进屯昌活动现场。(周宗贵 摄).jpg

2014年1月《百草园》节目走进屯昌活动现场。(周宗贵 摄) (4).jpg



《百草园》节目主持人:李成生日,邢月送花夫妻干杯(周宗贵 摄) (1).jpg
《百草园》节目主持人:李成生日,邢月送花夫妻干杯(周宗贵 摄).jpg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个回复

倒序浏览
龙头 管理员 2014-7-14 13:39:58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海南海口

主题 回帖 0积分 133万

热烈祝贺百草园节目25周岁生日快乐!我也是百草园早期的听众,曾经参与过百草园征文大赛和硬笔书法大赛,还因此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我的第一次来海口,就是因百草园征文获奖而来,当时是在新港码头,游轮上颁奖,很是浪漫,后来,我因此写了一篇文章,投稿给海口晚报,结果被刊登了,后来,主持人李成、邢月发现了,在一次展览中,我发表在海口晚报的文章还被展览出来呢。
遗憾的是,当时因为家境贫寒,百草园听友会的会员费我自己没有,没办法加入听友会,一直遗憾到今天啊。后来到了海口工作,种种缘故,没有收听百草园节目了,但我曾经主管天涯社区海南一家这一平台,里面就有百草园这个版块,一直都有关注,时不时总能听到百草园的消息,包括有一段时间百草园不知何故被停播了,许多网友纷纷发帖控诉和呼吁,结果,最终,百草园又被恢复回来了。
百草园应该是一个奇迹,太难得了,此后很难有这样的影响一代人的节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阅读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1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